蛋白質的意想不到好處,不只是在健身房才需要
分享
想要過得更有活力、保持健康,蛋白質是關鍵營養之一。它能幫助穩定能量、支持大腦運作、保護肌肉與骨骼。最新研究也指出,隨著年齡增長,蛋白質在健康中的角色變得更加重要。
別再誤會蛋白質只是練肌肉用的!
很多人以為蛋白質是健身族才需要的,但其實從30歲開始,我們的肌肉量就會慢慢流失,即使不運動的人也會遇到。
每天攝取足夠蛋白質(每公斤體重約1.0到1.3克)可以延緩肌肉流失、維持身體機能。有人擔心吃太多蛋白質會傷腎,但研究證實,只要腎功能正常,其實不用太擔心。相反的,蛋白質能增加飽足感、幫助控制體重。像扁豆和豆類不但含有蛋白質,還有豐富纖維,對心血管也有好處。
補充蛋白質有助穩定能量與控制體重
蛋白質能延緩消化速度、穩定血糖。研究發現,早餐吃得夠蛋白質的人,下午比較不容易沒精神,也比較不會嘴饞想吃甜食,下午更不容易能量崩潰。
此外,蛋白質還能幫助控制食慾:當熱量來源中蛋白質占比較高,會讓人比較不容易餓,特別是在晚上。比如把早餐的貝果換成希臘優格加莓果,就能減少總熱量攝取,還更有精神。
蛋白質幫助荷爾蒙平衡與大腦功能
蛋白質由胺基酸組成,是製造血清素、多巴胺等大腦神經傳導物質的重要來源,這些物質能幫助穩定情緒與提升專注力,在壓力大時特別有幫助。
它同時對荷爾蒙平衡也很重要。例如,有些胺基酸能促進甲狀腺激素的合成。無論是正值更年期的女性,或是睾酮開始改變的男性,補充足夠蛋白質都有助於維持肌肉與整體健康。
睡前吃一點蛋白質,比如優格或豆腐,也有助於夜間修復,讓你隔天早上感覺更有精神。
強健骨骼、維持肌肉、增強免疫力
蛋白質加上足夠的鈣質,有助於維持骨骼健康。研究顯示,攝取較多蛋白質並不會增加骨折風險。
每餐吃25到30克蛋白質,有助於在減脂時保住肌肉,也能讓身體在受傷後更快復原。免疫系統也需要蛋白質來製造抗體、對抗疾病,特別是在壓力大或身體忙碌的時候更是重要。
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質?怎麼吃比較好?
最簡單的算法是:體重(公斤)× 0.83。例如一個70公斤的人,(一天大約需要58克蛋白質)。
將蛋白質平均分配到三餐(每餐約20克)會讓吸收效果更好。好的蛋白質來源包括:雞蛋、優格、沙丁魚、雞肉、扁豆、毛豆、麻籽、藜麥等。豆類價格實惠又環保,可以一次煮一大鍋,讓一整週的飲食更省時方便。
輕鬆補充蛋白質的小方法
你不需要每餐都準備很複雜的菜色。像是希臘優格配蔬菜、鷹嘴豆義大利麵沙拉、烤毛豆、起司條這些簡單的小點心,每份大約都有10克蛋白質,很適合當作日常加餐。
如果有時候從食物中攝取不足,蛋白粉或蛋白飲品也可以幫助補充。建議選擇高蛋白、低糖、品質有保證的產品,依照自己的口味和飲食偏好來挑選。不過,天然食物還是應該放在優先順位。你也可以在週末多煮一鍋湯或烤點雞肉,準備好就能快速搭配蔬菜水果,營養更均衡。
重點整理
- 中年人需要更多蛋白質,幫助維持新陳代謝、荷爾蒙與大腦功能、保護骨骼與肌肉、加強免疫力。
- 每公斤體重約1.2克蛋白質是理想目標,建議平均分配在三餐中。
- 動物性與植物性蛋白都很有幫助。
- 若平常飲食不夠,可補充蛋白粉,但大多數人只要稍加規劃,就能從食物中吃到足夠蛋白質。
常見問題 Q&A
Q:我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質? A:官方建議體重(公斤)× 0.83,就是你每天的目標攝取量。如果你平時做運動,可以考慮更高的蛋白攝入量
Q:植物性蛋白夠用嗎? A:只要搭配得當,。例如豆類與全穀一起吃,或選擇像黃豆、藜麥這類完整蛋白來源,就能攝取到所有必需胺基酸。
Q:吃蛋白質會不會讓膽固醇升高? A:其實只要把紅肉換成魚或豆類,不但蛋白質攝取足夠,還能幫助降低膽固醇。
Q:年紀大了需要喝蛋白粉嗎? A:如果飲食正常,大多數人都能從食物中攝取足夠蛋白質。不過,在旅途中或沒時間吃正餐時,補充一點蛋白粉也是不錯的選擇。
Q:更年期容易變胖,蛋白質有幫助嗎? A:有幫助。蛋白質能穩定血糖、維持肌肉,有助於控制體重變化。